會員登入
新使用者?立即註冊
.
服務首頁|服務說明|Yahoo!奇摩.
知識+ 首頁
知識分類
電腦網路
科學常識
醫療保健
煩惱心事
生活資訊
手機通訊
休閒嗜好
視聽娛樂
運動體育
社會人文
商業金融
教育學習 .如何做
煩惱
主題知識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蛇年運勢 年菜食譜 壓歲錢由來 過年吃什麼 流感 主題 金蛇報喜,大過好年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首頁> 科學常識> 地理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
地震是怎樣發生的啊???????????. 發問者: 超級無敵超頂級知識長 ( 初學者 2 級)
發問時間: 2005-09-26 17:33:34
解決時間: 2005-09-27 18:50:14
解答贈點: 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 5 評論: 0 意見: 0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68%
.共有 22 人評價.地震是怎樣發生的啊???????????
地震是怎樣發生的啊???????????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 回答者: welsh全民情聖 ( 實習生 4 級 )
回答時間: 2005-09-26 17:35:51
[ 檢舉 ] .
地震介紹
最後更新日期2002/04/02
一、87.7.17&88.9.21&88.10.22&91.3.31地震
雲嘉地區己有數十年未發生過大地震,在87年7月17日這一天,中午12:51:14.2時正是我家在用中飯後的水果時間,突然而來的劇烈搖晃,先是左右後是上下,桌上的一杯水濺了滿地,頭上的吊燈幾乎掉了下來,我差一點就要帶著一家大小往外避難,還好幾秒後地震停了,但電也停了,留下一臉錯愕的我,及各處孩子高興的尖叫聲............
88年9月21日1:47:12.6台灣發生了百年來難得一見的集集大震,這正是大家熟睡的時刻,當晚,馬路上到處都是不敢回屋的人們,孩子們依然尖叫,但卻是一臉驚恐...........
88年10月22日10:19:1.3正值上班時刻,又來了一陣劇烈的搖晃,因為是上課時間,校園各處驚叫聲四起 !還好並未有秩序失控的情形出現(這點應給我們的學生及老師鼓勵,因為大家的應變能力不錯 ! )這時我想中央氣象局的電腦一定很忙,幾分鐘後我們很快的取得了氣象局的地震報告,知道這是一個規模6.4的地震,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我準備好我的地震相關教材,在餘震中(依判斷,當時的搖晃程度約為3級)帶著我的電腦及收集到的一些資料完成了最及時且充滿臨場感的災害防治教育.........
91年3月31日14:52正當我午睡的時候,老婆大呼「地震 !」,我則是老神在在,認為是大驚小怪,所以也不當一回事,直到下午爸爸下班後直說一直連絡不到台北的妹妹,這才知道台北有災情傳出,而且這次的地震規模達6.8 ! 深度只有9.6公里,這才讓我打開電視關心一下。妹妹住在新店,據說這次的搖晃程度比921還大(還好她當時並不在家),妹妹架上的電視都掉了下來,而整個木製的衣櫥也應聲而倒,成了領不到補貼的受災戶,不過這種補貼領不到才是福,阿彌陀佛 !
據報導,七月十七日的地震為自民國53年白河大地震以來最大的地震,地震規模6.2,震央在阿里山西方14.2公里處,因深度僅0.5公里屬極淺地震,截至七月十八日止死傷情形如下圖所示 :
檢視圖片
921集集大震對台造成慘重的死傷
根據消防署的統計,截至88/10/3 10:00 為止:
死亡2246人,受傷8735人,失蹤38人,埋困58人,交通阻絕受困7人,救出4540,房屋全倒9909棟,半倒7575棟。
災情報導請參見行政院消防署災情報導
二、地震介紹
地震的成因
檢視圖片
1.如左圖,地震的成因常是因為地下岩層發生斷層,因而釋出巨大能量,波及周圍岩層而引起振動。
2.請參考斷層簡介。
三、TVBS 新聞台的地震報導(以下圖片取自TVBS地震相關報導)
檢視圖片 1.地震後雲嘉地區災情頻傳,如左圖之危險鏡頭到處可見。
2.7.17的地震,深度0.5公里屬極淺地震,對地面的破壞力大;921地震,深度1.1公里,對地面的破壞力也很大。
3.717地震模規6.2為中度地震,921大震規模7.3則屬大地震
4.717地震嘉義,雲林,高雄地區震度達5級,屬強震,有多間房屋全倒,造成5死27傷的慘劇;921大震造成二千人以上的死亡。
檢視圖片 1.如左圖,為台灣西南部斷層分佈圖(斷層為造成地震的成因之一),717地震發生在觸口斷層;921地震發生在車籠埔斷層與大茅埔-雙冬斷層之間,請參考。震後實地戡查,斷層痕跡隨處可見。
2.全台活斷層分佈請參考。(連結自台灣活斷層資訊網)
3.此區一直是屬地震高危險區,民國53年間的白河大地震造成106人死亡650人受傷的慘劇!
4.嘉義地區更是一直處於卅年一大震的陰影下(據報,在3~5年內定會發生)
檢視圖片 1.地層的擠壓是造成台灣地震的主因。
2.台灣地處菲律賓海板塊及歐亞板塊的交界地帶。
3.地震的能量是累積的,一直不震,接連而來的一震常為大震!
4.在台灣因受到板塊的擠壓作用,所以南北向的斷層(如車籠埔斷層)以逆斷層為主,而東西向的斷層(如梅山斷層)以平移斷層為主(請參考斷層簡介)
四、中央氣象局的地震報告及地震各名詞解說
中央氣象局的地震報告
檢視圖片
檢視圖片
檢視圖片
檢視圖片
1.上面這四張圖表你可以在中央氣象局的網站上取得,上面記載了此次地震的地震深度、地震規模、震度、震央等各項資料,你能在圖表上找到這些資料嗎?
2.其中有一些專有名詞較不易從字面上直接了解其意義,請參考以下的介紹。
檢視圖片
1.上圖也是取自於中央氣象局,其中有幾個專有名詞,解釋如下:
●震源 : 地震在地下的發源處
●震央 : 震源垂直投影到地面上之點
●地震深度 : 震源與垂直深度
●地震波 : 地震引起的地震波動
請參考這個網頁,有更詳進的介紹,另外由台大地質系所所提供的921地震特別報導中也有專業詳盡的說明,請參考 http://volcano.gl.ntu.edu.tw/topic/0921.htm
2.其它有關地震的專有名詞還有以下幾個 :
●地震規模 : 依地震所釋放出來的總能量多少來分級
§現世界通用的為芮氏地震規模
→規模小於5.0者為小地震;5.0~7.0者為中度地震;7.0以上者為大地震
→自開始地震觀測至今(1988)世界尚未發生規模9.0以上之地震
→全球發生8.5~9.0地震約十年一次
§同一地震在不同地區的地震規模皆相同(因釋放出的總能量只有一個)
●地震強度 : 依地面震撼或破壞程度來分級
§分為無感地震(震度微弱至人無法感覺者)及有感地震。
§我國中央氣象局將之分為0~6級,如下表 :
震度(級)
名稱
震 動 程 度
0
沒有感覺
1 微震 人靜止時,或對地震敏感者可感覺到。
2 輕震 門窗搖動,一般人均可感覺到
3 弱震 房屋搖動,門窗格格有聲,懸物搖擺,盛水盪漾
4 中震 房屋搖動甚烈,不穩物傾倒,盛水達容器八分滿者濺出
5 強震 牆壁龜裂,牌坊、煙囪傾倒
6 烈震 房屋倒塌,山崩地裂,地面斷裂或變形
註:地震強度的分級世界通行者有12及7級的分法,我國採用的是7級制,請參考
http://volcano.gl.ntu.edu.tw/topic/0921_scaletable.htm (台大地質系所網頁)
中央氣象局於八十九年八月一日公布另一個分級表(八級制,加上第七級「劇震」),請參考
http://scman.cwb.gov.tw/eqv3/eq_report/eq_protect.htm
●極淺地震 : 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 ┬同一規模時,對地面破壞力較強
淺層地震 : 震源深度在31~70公里者┘
中層地震 : 震源深度在71~300公里者
深層地震 : 震源深度在301~700公里者(深度很少超過700公里者)
在看完了上面的介紹,不妨再回到前面看中央氣象局及TVBS新聞台的地震報告,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了解呢 ?
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長久以來都有大地震的潛在危機,幾年前與我國同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的美西及日本地區先後都發生了強裂的地震,而所造成的損失也都相當的慘重,由於地震是無法預報的而且地震的能量是累積的,所以台灣卅年一次的大地震雖然是遲到了,但不表示她不到!地震學家一再警告大家要有防震準備,據專家的計算,現在所累積的地震能量將超過這次地震(87.7.17)的卅倍以上,而在未來的3~5年內極有可能發生強震,所以做好防震措施與熟悉地震來時的避難方法,甚至是做好地震災後重建的危機處理計劃,都應是刻不容緩的。
在事隔一年多的88.9.21大震其能量約為87.7.17地震能量的四十倍以上(其算法請參考這個網頁Q3, LogE=11.8+1.5ML 其中E表能量,ML表示規模。不過921大震發的的地點與專家們原先預測的地點(嘉義附近)並不相同。
註 : 有關地震規模能量的計算公式,我在台大地質系所的網頁中看到了另外一個,算法是logE=5.24+1.44M,到底那一個正確 ? 或者為兩個不同的看法,我正向資訊提供者查證中,也希望對這個問題有所了解的人給我指點指點.......
88.10.22,台灣又發生了規模6.4的中度地震,而且震央在嘉義民雄附近,學界開始討論,而且出現了歧見,有人認為這次地震為集集大震的餘震,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新的地震,非集集大震的餘震,一些地震學者到嘉義的梅山斷層近行戡查,初步並未發現地層移動的現象,所以有人更認為這次地震發生於一個新的斷層,至於何者為是?我想這有待學界進一步確認。當然,身為嘉義人的我總是希望這一震可以舒解卅年一次的嘉義大震能量,這才是我們最關心的,讓我們一起為台灣祈福,為受難的同胞加油 !
五、地震來時怎麼辦→請詳見內政部消防署防震手冊
A.地震前
地震是無法預報的,而台灣又處地震頻仍地帶,所以應隨時注意防震(如建築物的防震設計),尤其在地震的高危險期間(例如幾乎所有的專家都預測嘉義地區在近期內定會有強震),更應注意防震(如防火器的設置,高懸重物的處理..等)
B.地震時
1.儘量保護身體(尤其是頭部)不受重擊
→儘量往空曠處避難(在大樓者往下避難為原則)。
→921大震發生後,常是大樓下層整個塌陷,故一些專家告訴我們應往上避難較有生還的機會 !
→可躲在牆角、桌下等不易倒下且堅固的地方。
→921大震發生後,有一些人是被壓死在重物下面,故一些專家告訴我們應躲在桌子或車子旁邊(以藉其檔住倒下之整面牆),不要在其下面或裏面(易被壓死) !
→遇大地震時,已天崩地裂,躲在牆邊也不安全 !
→總之,所有的避難原則都可能因事因地而有一些變化,但有一原則是可以通用的 : 不要毫無考慮的亂鑽亂竄,要能臨危不亂(其實這不容易),不過以現在的情形,我們倒是可以做好一些防範措施,例如準備好防震背包,設計好避震路線....等,千萬不可過度緊張,更不可聽信謠言,甚至加入散播的行列 ! 因為這除了無補於事外,更可能造成更大的恐慌而導致一些不必要禍害 !!!!!
2.地震後的火災其造成的災情常更加嚴重!
→地震時應將瓦斯及電源關閉
3.住在海邊的居民應防地震後引起的海嘯。
4.住在河邊的居民應防止山洪爆發。
C.地震後
據報導,地震後仍會有數百次的餘震,以7月17日的這次地震而言震後的幾天內共測得超過600次的餘震,其中有17次是有感的,而甚有規模超過四者,地震後各高山公路幾是柔腸寸斷,山上鬆動的土石及到處可見的斷壁殘垣也隨時會有坍塌的可能,為求安全,應避免到這些地點。
921大震後餘震超過八千次以上,其超過70次是有感的(88.9.27止),而且餘震中更有多次的規模是超過6以上的,以88.9.26早上7時52分所發生的餘震而言規模更高達6.8,這是相當罕見的,不過根據中央氣象局的報告,餘震規模是不會超過主震的,但仍需小心防震。
另外,地震後災區的處理,是件很重要的事,以下這個網頁記錄了日本人對於阪神地震後處理的一些經驗談,請參考。
參考資料
http://www.sljhs.ylc.edu.tw/bandit/earthQ.htm 相關詞:
地震前兆,地震雲,花蓮地震,地震預測,有地震,地震預報,921地震,世界最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地震 躲
地震,中央氣象局, 雲嘉地區,台大地質系,行政院消防署,台大地質系所,TVBS 新聞台,消防署,發生,集集大震[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4 ) | 意見( 0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 嗯~還有圖片ㄟ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免費索取商英光碟+小書
•多益700分線上測驗題庫
•立即免費測試你的多益等級
•英文email超實用金句!
•測你在旁人眼中的英文力?
•多益700分線上測驗題庫
相關問答
[ 地理 ]地震產生??
.
[ 地震 ]地震發生原因為何
.
[ 時事 ]地震時如何求生
.
[ 其他 ]什麼是地震?
.
[ 地震 ]為什麼會地震
.
[ 其他 ]地震的歷史
.
更多
.其他回答(4)
意見(0)
相關評論(0)
.
001
回答者: 〝 囝 仔 〞 ( 初學者 4 級 )
回答時間: 2005-09-26 17:34:19
[ 檢舉 ]
..回答1:
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例如:核爆)。
一般所稱之地震 為自然地震,依其發生之原因又可分為:
※ 構造性地震
※ 火山地震
※ 衝擊性地震(例如:隕石撞擊)
其中又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構造性地震)為主。
由於地球內有一種推動岩層的應力,當應力大於岩層所能承受的強 度時,岩層會發生錯動(dislocation),而這種錯動會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並產生一種彈性波(elastic waves),我們稱之為地震波(seismic waves),當它到達地表時,引起大地的震盪,這就是地震。
回答2:
地震,是由於地球表面局部地區有大宗能量釋出,而產生短暫時間之振動或一系列之振動,由此向各方傳布。震源出發處,稱為震央。其深度可發生於地殼表層達七百公里,可分別為淺震自地面至六十公里;中震深度則自六十至三百公里間者;深震深度則在三百公里以上者。淺震在世界各地發生頻率較多,深震僅見於有限之地域。日本深震常發生在三百五十公里深度。東印度群島花海曾見深震達七百二十公里。
地震發生之原因一般深信係由於地殼構造之影響,地層間彈性應變能量經久之聚積,一朝應力趨過於其抑制力量,即使地表岩層產生不同向之位移而產生滑動,於是地震發生。他種原因可能由於塑流之切割,火山活動概括鬱積氣體之爆發,與礦石結晶時容量驟然之變更及多形相之變化,與岩漿在循環中形態之驟易,岩石之滑動,隕石之撞擊,地表泥穴之陷落等等,皆為地震之起因。人為因素在地面所為之爆炸行為,亦能引發局部性地震。
地震之影響常能產生高度破壞性之效應。地震之強度以人體或儀器所感覺振波之強弱,及其對於人為建設破壞狀況,及地面景觀形態改變之程度而衡度其等級。歐美通用之麥卡利震標分為十二級:一、人皆無感;二、人可有感,靜物動搖:三、若貨車經過,振動時間可以覺察;四、門窗動搖,牆壁有裂聲;五、物體傾覆,擺鐘停止;六、人驚外出,煙囪損壞,災害輕微;七、結構不良建築有相當損害;八、泥牆、煙囪倒塌,少量沙泥噴出,司機駕駛受困;九、建築物受損,地面開裂,地下導管破裂;十、鐵軌彎曲,山崩,水越堤濺出;十一、建築、橋梁損壞,地面下陷,山崩,坍方;十二、完全破壞,地面起伏。在大地震之後,可見地層結構上之改變。如斷層裂隙、地層陷落諸現象。在海中所產生之地震海波,通稱海嘯。在沿海地區掀起巨浪,衝壞堤岸或他種建築。
在主震發生之前,常見前震,亦即較小規模之地震,而在主震之後,又常見餘震,亦屬同一系列之震波。一系列之地震發生在一地區內,而在一時間階段之內,其規模相彷彿者,稱之謂地震群。
回答3:
主要是由於地球內部的變動所造成. 地震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地殼內部岩石受到極大的外力作用以致超過它的強度而產生破裂, 使某兩部份的岩層發生快速的相對移動而放出大量的能量, 因而使地球發生震動. 這個相對移動的面就叫做斷層, 所以地震是斷層滑動所引起的, 這類地震稱為構造地震. 全球有百分之九十的地震是構造地震造成. 除構造地震之外, 還有火山地震,誘發地震和人工地震.
地震分哪幾個級數? 哪個級數最嚴重? 什麼程度要國際支援?
地震學上利用震級和烈度來衡量地震大小, 國際上通用震級標準為黎克特制, 它是利用地震發生時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 台灣7.6級大地震是指黎克特制7.6級, 在1995年1月17日發生的神戶大地震為黎克特制7.2級, 釋放出的能量相當于1000枚投向廣島, 長崎的原子彈.; 而一個8.5級地震, 轉換為電能, 相當於一個功率10萬千瓦的電站100年發電量的總和. 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最大地震為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大地震, 震級為8.9級.烈度是對地震破壞程度的一種評估, 國際上是使用麥卡尼烈度表, 麥卡尼烈度表總共分為十二級, 級數越高破壞程度越嚴重.
002
回答者: 史帝芬史匹柏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09-26 17:34:25
[ 檢舉 ]
..地殼變動................
003
回答者: ♬o(.".)o〃ⓐί... ( 初學者 4 級 )
回答時間: 2005-09-26 17:34:38
[ 檢舉 ]
..地震,是由於地球表面局部地區有大宗能量釋出,而產生短暫時間之振動或一系列之振動,由此向各方傳布。震源出發處,稱為震央。其深度可發生於地殼表層達七百公里,可分別為淺震自地面至六十公里;中震深度則自六十至三百公里間者;深震深度則在三百公里以上者。淺震在世界各地發生頻率較多,深震僅見於有限之地域。日本深震常發生在三百五十公里深度。東印度群島花海曾見深震達七百二十公里。
地震發生之原因一般深信係由於地殼構造之影響,地層間彈性應變能量經久之聚積,一朝應力趨過於其抑制力量,即使地表岩層產生不同向之位移而產生滑動,於是地震發生。他種原因可能由於塑流之切割,火山活動概括鬱積氣體之爆發,與礦石結晶時容量驟然之變更及多形相之變化,與岩漿在循環中形態之驟易,岩石之滑動,隕石之撞擊,地表泥穴之陷落等等,皆為地震之起因。人為因素在地面所為之爆炸行為,亦能引發局部性地震。
地震之影響常能產生高度破壞性之效應。地震之強度以人體或儀器所感覺振波之強弱,及其對於人為建設破壞狀況,及地面景觀形態改變之程度而衡度其等級。歐美通用之麥卡利震標分為十二級:一、人皆無感;二、人可有感,靜物動搖:三、若貨車經過,振動時間可以覺察;四、門窗動搖,牆壁有裂聲;五、物體傾覆,擺鐘停止;六、人驚外出,煙囪損壞,災害輕微;七、結構不良建築有相當損害;八、泥牆、煙囪倒塌,少量沙泥噴出,司機駕駛受困;九、建築物受損,地面開裂,地下導管破裂;十、鐵軌彎曲,山崩,水越堤濺出;十一、建築、橋梁損壞,地面下陷,山崩,坍方;十二、完全破壞,地面起伏。在大地震之後,可見地層結構上之改變。如斷層裂隙、地層陷落諸現象。在海中所產生之地震海波,通稱海嘯。在沿海地區掀起巨浪,衝壞堤岸或他種建築。
在主震發生之前,常見前震,亦即較小規模之地震,而在主震之後,又常見餘震,亦屬同一系列之震波。一系列之地震發生在一地區內,而在一時間階段之內,其規模相彷彿者,稱之謂地震群。
004
回答者: ★黑色小惡魔★ ( 初學者 3 級 )
回答時間: 2005-09-26 17:34:51
[ 檢舉 ]
..地震(Earthquake)
地震(又稱地動)是指地殼發生的震動。當地球內部在運動中積累的能量對地殼產生的巨大壓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岩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積累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並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方八面傳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強烈地震過後往往伴隨著一系列較小的余震。
地震波
地震發生時由於震源的岩石破裂產生的彈性波,分為橫波和縱波兩種。橫波傳播速度2.0-5公里/秒,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動,是地震時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縱波傳播速度3.5-10公里/秒,能引起地面上下顛簸振動。地震時,縱波先到達地表,所以人先感覺到地面上下振動。但由於縱波衰減比橫波快,所以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只感到水平晃動。
震源
地震波產生的地方。
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又稱震中。震中是地表距離震源最近的地方,也是震動最強烈,受地震破壞程度最大的地方。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稱為震中區,也稱極震區。
震源深度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
震中距
觀測點到震中的距離。
震源距
觀測點到震源的距離
地震的大小
目前衡量地震大小的標準主要有震級和烈度兩種。
震級
地震強度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多少來劃分。目前國際上一般採用美國地震學家芮希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騰堡(Beno Gutenberg)於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級劃分法,即現在通常所說的芮氏規模。芮氏規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為底的對數,並選擇距震中100公里的距離為標準。芮氏規模每增強一級,釋放的能量約增加31倍。小於里氏2.5級的地震,人們一般不易感覺到,稱為小震或微震;里氏2.5-5.0級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會有不同程度的感覺,稱為有感地震;大於里氏5.0級的地震,會造成建築物不同程度的損壞,稱為破壞性地震。里氏4.5級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範圍內監測到。有記錄以來,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19時11分發生在南美洲智利的芮氏8.9級地震。
烈度
指地震對地面所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程度,由地震時地面建築物受破壞的程度、地形地貌改變、人的感覺等宏觀現象來判定。地震烈度由義大利火山學家Giuseppe Mercalli於1902年提出,從感覺不到至全部損毀分為1-12度。5度以上才會造成破壞。
每次地震的震級數值只有一個,但烈度則因觀測地點的不同而異。
地震的種類
地震一般可分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兩大類。由人類活動,如開山、開礦、爆破等引起的叫人工地震,除此之外便統稱為天然地震。
按成因分
構造地震
由於地殼運動引起地殼岩層斷裂錯動而發生的地殼震動,稱為構造地震。由於地球不停地運動變化,從而內部產生巨大地應力作用在地殼上。在地應力長期緩慢的作用下,造成地殼的岩層發生彎曲變形,當地應力超過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強度時便會使岩層斷裂錯動,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釋放,形成構造地震。世界上絕大多數地震都屬於構造地震。
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活動時岩漿噴發衝擊或熱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較小,數量約占地震總數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關聯。火山爆發可能會激發地震,而發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發。
陷落地震
由於地下水溶解可溶性岩石,或由於地下採礦形成的巨大空洞,造成地層崩塌陷落而引發的地震,稱為陷落地裂。這類地震約占地震總數的3%左右,震級也都比較小。
誘發地震
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而引起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些外界因素可以是地下核爆炸、隕石墜落、油井灌水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水庫地震。水庫蓄水後改變了地面的應力狀態,且庫水滲透
到已有的斷層里,起到潤滑和腐蝕作用,促使斷層產生新的滑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水庫蓄水後都會發生水庫地震,只有當庫區存在活動斷裂、岩性剛硬等條件,才有誘發的可能性。
按震源深度分
淺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間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於300公里
一般來說, 震源越淺地震的破壞性也越大。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公里上下。
地震分佈
統計資料表明,地震活動在時間和地理分佈上都有一定的規律性。這些都與地殼運動產生的能量的聚累和釋放過程有關。
時間分佈
地震活動在時間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現為在一定時間段內地震活動頻繁,強度大,稱為地震活躍期;而另一時間段內地震活動相對來講頻率少,強度小,稱為地震平靜期。
地理分佈——地震帶
地震的地理分佈受一定的地質條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規律。地震大多分佈在地殼不穩定的部位,如地球板塊之間的接觸處及板塊斷裂破碎的地帶,形成地震活動活躍的地震帶。全球地震主要分佈在兩大區帶上。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經臺灣再到菲律賓轉向東南直至紐西蘭,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躍的地區,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二是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大致從印度尼西亞西部,緬甸經中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越過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達地中海及其沿岸。
地震災害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地震,其中大多數震級較小或發生在海底等偏遠地區,不為人們所感覺到。但是發生人類活動區強烈地震往往會給人類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築物的破壞甚至倒塌;破壞地面,產生地面裂縫,塌陷等;發生在山區還可能引起山體滑坡,雪崩等;而發生在海底的強地震則可能引起海嘯。余震會使破壞更加嚴重。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主要有建築物倒塌,山體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災,水災和毒氣泄漏等。此外當傷亡人員屍體不能及時清理,或污穢物污染了飲用水時,有可能導致傳染病的爆發。在有些地震中,這些次生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可能超過地震帶來的直接破壞。
地震預報
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嘗試著對地震做出預報,以便在地震發生之前做好準備,減小地震災害的損失。早在中國東漢時期,張衡就發明了地動儀,並於公元138年記錄到隴西大地震。一般認為科學的地震預報應對一次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作出較為準確的判斷。但由於地球內部活動的複雜性以及人類對此缺乏有效監測手段和預報模型,時至今日,人類鮮有對地震發生做出過科學預報。地震預報仍是當今世界科學的一大難題。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建立了比較廣泛的地震監測台網,科學家們還通過超深鑽井等手段獲取更多的地球內部信息。但是人類地震預報的水平還僅限於通過歷史地震活動的研究,對地震活動做出粗略的中長期預報。在短期和臨震預報方面主要還是依靠傳統的地震前兆觀測和監測。
世界上首次成功預報的地震是1975年2月4日發生在中國遼寧海城的里氏7.3級地震。
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是地震特別是較大的地震發生之前的各類異常現象。分為宏觀前兆和微觀前兆。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覺器官直接覺察,如動植物、地下水等的異常以及地光、地聲等。後者不能被人的感覺器官直接覺察,需用專業儀器才能測出,如地形變、地磁場、重力場、地溫、地應力的異常等。對地震前兆的觀察和監測是地震臨短期預報的重要手段。
地震防護
地震發生時,關鍵是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的防護對於保證生命安全,減少人員傷亡是至關重要的。 通常可能造成危險的是比較強烈的近震。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振動較為明顯,應迅速逃生。逃生應遵循就近躲避的原則,注意保護頭部。
在室內可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傢具下或牆角、廚房、衛生間等承重牆較多,跨度較小的地方,注意避開外牆體等薄弱部位。主震過後,應迅速撤至戶外。在室外可跑向比較開闊的空曠地區躲避。如在山區還要注意山崩和滾石,可尋找地勢較高處躲避。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員,若環境和體力許可,應設法逃生。如無力脫險自救,應儘量減少體力消耗,等待救援人員。
1
目前沒有資料 發表意見發表意見字數已達上限,要改成發表評論嗎?. 發表 取消 .
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註冊
會員登入 .公告: 知識團員轉粉絲全數完成 .
刊登贊助網站•地震免心驚
www.ace-ina.com.tw
安達旅平險給您加倍安心!連假玩遍國內外,24線上投保,方便迅速、保障全面!
www.ace-ina.com.tw
•臺灣治震有一套- 地震專家
www.tweqs.com.tw
RC住宅專用damper,以微型均佈樣態,對建築進行標靶治震,有效抗震防裂。
www.tweqs.com.tw
•富邦產險網站–地震險
www.Fubon.com
一年保費僅1350元,提供住宅150萬保額及20萬臨時住宿費用。線上試算投保
www.Fubon.com
•科普圖鑑好書 全在udn買東西
shopping.udn.com
各大出版社全力支援!自然科學、電腦科技等,你要的書通通有,線上優惠限時購!
shopping.udn.com
•樂學網高中地理課程
347.com.tw
名師吳弘理以獨有的圖表解析地理現象,確立地圖概念,再複雜的觀念也都變的簡單。
347.com.tw
•寰宇自然科學實驗班
globalchild.com.tw
北市成立27年,科學實驗班,資優數學班,動手做實驗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等能力。
globalchild.com.tw.最新地理
發問中
已解決
.更多
更多
精選關鍵字
..冰河 大洋洲 北極 亞洲 陸塊 湖泊 地圖 冰山 換日線 濕地 行政區 沙漠 赤道 地下水 時差 冰原 火山 世界遺產 航線 美洲 海溝 熱帶雨林 礦產 南極 沼澤 氣候 南極洲 大西洋 地質 斷層 海島 河川 海拔 海岸 等高線 歐洲 太平洋 非洲
.知識搜尋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c) 2013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知識+ 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Yahoo!奇摩知識+ 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
...
.
phibrainno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